2003年10月15日,杨利伟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历史时刻,成为了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。自此以后,杨利伟的名字在全国家喻户晓,成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。他不仅代表了国家的航天梦,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从平凡中走向伟大的英雄成长轨迹。关于他的奋斗历程与背后的故事,大家都充满了兴趣与敬仰,其中也有人对他的家庭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作为“太空第一人”的妻子,张玉梅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姿态,她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,网络上关于她的资料也相当稀缺。人们第一次注意到她,还是在杨利伟升空前与家人通话的画面中。当时,杨利伟的妻子、儿子与父母都坐在航天指挥大厅里,面对大屏幕,张玉梅轻声问:“感觉好吗?”杨利伟的回应则是:“感觉非常好,放心吧!”这对夫妻的对话简短而充满默契,尽管没有多说任何体己话,但那一眼一笑,足以让无数人感动。
展开剩余83%
张玉梅出生在绥中县庄子乡孤家子村,和杨利伟同乡,并且曾在同一所中学就读。后来,她考入了锦州师范学院,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,被分配到了小庄子乡中学。在与杨利伟相识之前,张玉梅已经听说过他的名字。当时,杨利伟因为被选为空军飞行员而成了当地的名人,甚至还登上了《绥中县志》。在绥中县的机场,张玉梅的姐姐姐夫就在那里工作,她小时候经常去探望。那时的她,总是听着飞机的轰鸣声,对飞行员这份职业充满了好奇与敬佩,也曾有过一个飞行梦。
然而,随着年龄的增长,近视的张玉梅未能如愿加入空军,最终选择了成为一名教师。与此同时,杨利伟则在部队四处奔波,经常驻扎在偏远的地区。尽管他们是老乡,也是校友,但各自的职业和生活似乎完全没有交集。然而,就在这一切看似平行的轨迹下,一个人却悄悄将这两条线连接了起来,那个人便是杨利伟的母亲。
杨利伟从小便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,长大后成为了一名飞行员,工作成绩也让父母引以为傲。可是,随着年纪渐长,杨母开始为儿子的婚姻大事担忧。作为一个军人,杨利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年轻女孩,身边的队友们大多都是通过相亲结婚的,杨利伟自然也没有反对。他心里有了自己对未来伴侣的要求:最好是一个有学历、有事业,且能够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女孩。然而,对于这些要求,他从未在外人面前详细表露过。
杨母心里有了明确的计划,她认为最好为儿子介绍一个家乡的女孩,这样两家人也能照应。于是,她开始通过身边的亲戚和朋友物色合适的对象。一天,杨母的朋友——三中的校医任彦秋提出了一个名字:张玉梅。她是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,性格温柔,举止端庄,最重要的是,她还是绥中的本地人。杨母听后十分高兴,于是便开始安排两人见面。
杨利伟当时正在部队,没法亲自回家,于是杨母决定先去见见张玉梅。第一次见面,杨母便对张玉梅的外貌和气质赞不绝口:“她温文尔雅,知书达理,真是一个理想的儿媳。”见过张玉梅后,杨母立刻打电话告诉杨利伟,家里已经为他找到了合适的对象,建议他趁着探亲假回家见一见。
杨利伟回到家后,见到了张玉梅,两人对彼此的印象都很不错。虽然他们的相识并没有火花四射的爱情故事,但彼此的性格和背景让他们觉得有许多可以共同探讨的地方。尽管如此,因为假期很短,杨利伟很快便返回了部队。杨母则开始催促杨利伟和张玉梅多保持联系,通过信件互相了解。这样,两人开始了异地的书信往来,他们彼此了解的过程也越来越深入。
然而,杨利伟内心深处还是有些犹豫。他曾有过一段失败的恋情,那段恋情让他对于未来的婚姻产生了不小的顾虑。那是1986年,杨利伟曾与一名刚毕业的女孩相恋,两人曾书信往来多年,接近谈婚论嫁时,却因为飞行员这一职业的特殊风险,女孩的父母坚决不同意这段婚事。女孩甚至哭着让杨利伟转行,但最终,杨利伟选择了自己的事业,和女孩分手。
因此,当他与张玉梅开始联系时,他多次向她强调飞行员职业的特殊性和风险:“我是飞行员,每年只有一次探亲机会,飞行员的工作风险也很大。”但张玉梅始终坚定地回答:“我理解,你的职业我支持。”她没有被杨利伟的顾虑所动摇,而是毫不犹豫地支持他追求自己的梦想。
1990年年底,杨利伟回家探亲,在家人的催促下,他正式向张玉梅提了亲,婚事也很快操办了起来。按照部队的规定,飞行员结婚后,家属可以随军,张玉梅毅然辞去了教师工作,跟着杨利伟一起去了西安。可是,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,杨利伟接到通知,需要赶赴新疆进行训练,张玉梅只能独自一人留在西安,默默等待丈夫的归来。
然而,无论环境如何艰难,张玉梅从未表现出任何抱怨。她逐渐意识到,杨利伟所说的“飞行员有风险”意味着什么,那不仅仅是职业的危险,也包括了随时可能面临的生死离别。每一次杨利伟起飞时,她都会心如刀割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她学会了平静地接受这一切,坚信自己的担忧只是无谓的,她愿意为丈夫打理一切,让他能够专心做自己热爱的事业。
1996年,杨利伟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。经过两年多的严格筛选,他成功脱颖而出,成为航天员。接下来的考核,除了杨利伟外,张玉梅也成为了关键的考察对象。为了确保她能适应未来的生活,北京的政委向她询问了一系列问题,而张玉梅坚定的回答让政委满意。她对丈夫的支持,从未因艰难的挑战而动摇。
发布于:天津市